第十二節 最後的福音資訊

1.什麼表明審判的時候與巴比倫傾倒是三重資訊的二部分?

“又有第三位天使接著他們。”啟14:9

2.這裡提到了什麼與真實的敬拜上帝相離的背道?

“若有人拜獸的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啟14:9

3.那些不敬拜上帝,卻醉心於假崇拜者的命運如何?

這人也必喝上帝大怒的酒,此酒斟在上帝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他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那些拜獸和獸像,受它名之印記的,晝夜不得安寧。”啟14:10-11(見賽33:13;賽34:1—10;來12:29)

4.聖經是怎樣描述那些聽從這一警告之人的?

“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

5.聖經對傳出這最後的警告資訊所針對的那獸有何描述?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所看見的獸,形狀象豹,腳象熊的腳,口象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啟13:1-2

注:在這頭從海中上來的混合獸中,包含了但以理第七章的象徵。那些象徵所代表的是,希臘—馬其頓,瑪代—波斯,巴比倫帝國。說褻瀆誇大的話,對聖民的逼迫,其劃定的時間( 啟13:5—7)都可表明:這七頭的獸,實與但以理第七章異象中的小角相同,即現代巴比倫、教皇。拜獸就是向教皇致以僅屬於上帝的敬意。教皇所強制的宗教系統,包括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的異教之風,這由獸混合的性質可資說明,不同的是,她披上了基督教的形式和名稱為外袍。例如,羅馬教皇(Pontifex Maximus)一直在教皇制中延續,成為羅馬祭司的頭領。但啟示錄的這節經文表明,教皇的權力,座位和大權柄,並不是出於基督。

6.那些拜獸的人誇下了什麼海口?

“又拜那龍,因為它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它交戰呢?’”啟13:4

7.受到挑戰的是誰的威權?

“耶和華啊,沒有能比你的!你本為大,有大能大力的名。”耶10:6(詩71:19;詩86:8;詩89:6,詩89:8)

8.這符合“大罪人”的什麼特徵?

“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裡,自稱是上帝。”帖後2:3-4

9.巴比倫讓列國喝的是什麼?

“叫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啟14:8

10.那些接受巴比倫的教訓並拜獸之人要喝什麼?

“這人也必喝上帝大怒的酒,此酒斟在上帝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 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啟14:10

注:主的杯,包括著在基督的寶血中的新約,與巴比倫之邪淫大怒之酒的杯,都伸向了世人。喝頭一個杯就是接受真福音,領受永生;而喝巴比倫的酒,就是接受教皇所傳的假福音,必從上帝忿怒的杯中喝上帝大怒的酒。真福音意味著永生,假福音意味著永死。

11.有什麼脅迫強制人拜獸像?

“有權柄賜給它,叫獸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啟13:15

注:關於獸像的解釋,請參看“為獸作像”一節。

12.為強迫所有人受獸的印記,動用了什麼普世性的強制?

“它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啟13:16-17

13.借獸運行的真正的勢力是誰?

“那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啟13:2

14.這龍是誰?

“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啟12:9

15.魔鬼是怎樣引誘耶穌拜他的?

“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路4:5-7

16.耶穌是怎樣表現他對上帝的忠誠的?

“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路4:8

注:啟14:6—12的三重資訊是與基督與撒但之間的大爭戰的尾聲相接的。那“明亮之星”想取代上帝(賽14:12—14),企圖把歸給上帝的敬拜歸給自己。最後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上帝的誡命!那些順從被教皇篡改與強制的上帝的律法的人,以此表明他們承認獸的威權的立場。當真正的問題被清楚地區別出來時,這一立場就是在拜獸和獸像,受他的印記。這樣的人就是與撒但同步,反叛上帝的權威。

Writte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