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教會歷屆堂主任

一、歷任傳道人:
1955  本堂成立
1956  鄭良精
1957  李斌祥
1958  曾繁蘋
1959  林本善
1961  劉慧英
1963  王建章
1964  劉慶遠
1965  李天遮
1966  王世陽
1968  蔡孟嘉
1970  蕭明耀
1972  鄧繼依
1973 3/4 建新堂
1975 2/8 獻新堂
1976 范德勝
1978 伍瑞鋆
1980 鄧繼依
1981 鄧繼依/貝樂杰
1982 貝樂杰
1983 貝樂杰/劉新生
1984 劉新生
1985-1988 蘇克雷/柯茂峰
1989 蕭陳碧霞/蘇東峨
1990  蘇東峨
1991 蕭陳碧霞
1992-1995 劉仁源
1996-1999 劉新生
2000-2001 尹善弘
2002-2007 柯茂峰
2008-2009 袁國勝
2010 杜慕恆
2011-2017 柯茂峰/聶興偉
2018-2019溥又新/陳子安
2020 杜慕恆/陳子安
2021 杜慕恆/張文山/康昂爵(實習)
2022 杜慕恆/張文山/呂信德(實習)

 二、松山教會大事簡記: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簡史,包括了:
1.教會發展源起;2.台灣福音聖工發展;3.松山教會的源起與發展。

2013-2014 松山教堂在經過大約四十年的歲月之後,已逐漸顯出老態之姿。
人生四十正是步入壯年,但房子經過四十年,就會常常需要修補牆壁裝潢、更換管線設備。慕道友進入教堂,看見教堂老舊陰暗,感覺上這間教會的信仰大概也是老舊過時、不合時宜,無法解答今世此時的人生問題。於是松山教堂在2013年下半年決定徹底整修、全面更新,2014年下半年松山教堂以全新風貌面對21世紀台北人的生命需要。
嶄新的教堂吸引了弟兄姊妹的親友和一些路過的人走進教會,成為神的兒女;松山教會的挑戰是每位上帝兒女都能活出日日更新的基督生命,吸引慕道朋友渴望跟隨耶穌。
2011 松山教會預備進行改建計畫,使教堂的設施符合各種年齡層及各種活動需要的使用。
希望電視台的成立。
三育基督學院-美國復臨大學銜接教育
2002 松山教會由於有聯合會台北辦公室、醫院、時兆出版社台北復臨美國學校、復臨中文台等機構相鄰,除了各機構少數員工之外,尚有不少外籍勞工的弟兄姊妹,及本會英文小學、中學的外籍教員。安息天聚會平均人數,約在250位教友左右。教會的聚會需通過語言翻譯機,將中文信息譯成英文給外籍教友聽。
因此於該年年初,松山教會由原本的一間分而為二,在臺安醫院的健康中心四樓,另外成立了松山新生命英文教會(New Life International SDA Church),由外籍牧者在那裡牧會,以英文聚會進行。
1977  台灣三育神學院自新店遷移至魚池。時兆之聲,搬遷到台北市八德路新廈,有辦公室、錄音室及宿舍。由於有廣播、電視的招生,讀經學員經常保持在三至四萬之間,畢業學員一年內,亦突破六千人。每年畢業的學員名單寄至各教會,敦促教會去探望,並鼓勵學員來教會。
鄧繼依牧師擔任台灣區會會長任內,時兆之聲和台灣區會在魚池三育基督學院舉辦二次的「時兆之友聖經佈道營」,前後二次的活動,參加的學員來自全台各城,每次人數約有三百多人。1950至1997年,研讀過聖經函授課的學員已達1,246,151人。
時兆出版社印刷所開幕。
1975 松山教會於2月8日舉行獻堂禮。
1973 松山教會的福音事工在上帝賜福下,教友人數逐漸增多,教堂聚會容納不下眾多的聚會人數。因此決定選出丁威廉醫生為主席,和幾位同道為新堂籌建委員,在現址(臺安醫院後面敦化南路一段七十八號)動工興建新堂。基於樂見新堂,教友們亦欣然認捐,以每個座位五百元購置禮拜用之長椅。教堂內擁有三百五十個座位,一樓為幼稚園、地下室作為安息日學的英文班、蒙童班之用,二樓為教堂。
1970 時兆之聲電視播映節目在台創辦,由李涵瑛擔任製作人。「時兆月刊」自新加坡移台編印發行,鄧繼依牧師任主編,時兆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由曹俊凱牧師擔任發行。
1969 台灣區會改名為台平及台安區會。
1968 「時兆之聲」改制為「預言之聲台灣時兆聖經函授學校」,李嗣貴牧師由星馬來台定居接掌、「預言之聲」廣播部遷至台北新店七張,寄居於「台灣三育神學院」內。
1964 區會改組,分為北台、南台兩區會。是年春天,遠東分會與全球總會批准,讓三育升格為4年制大學,台灣三育書院更名為台灣三育神學院,傳道科改為神學系,教育專修科改為教育系,事務專修科改為事務系,並增設護理系。中學部擴大招生。簡易傳道科改由大津三育聖經學校接辦。
1957 時兆之聲,福音廣播工作在台開始,由李嗣貴牧師負責主持。
1955 台灣療養院(現易名臺安醫院)於3月28日落成開幕,由先總統蔣公夫人宋美齡女士啟鑰應診,首任院長米勒耳、經理姚廉、護理長兼護校校長賀美麗小姐。早期台北市的教友們都在新生南路的台北教會聚會,直到民國44年3月19日,台灣療養院落成之後不久,才正式成立松山教會。當初教堂設於中正路一千號(現八德路二段424號)華南海島聯合會二樓。
1954 聯合會在台北、香港兩地設立辦事處,會長羅威牧師。台灣療養院(現易名臺安醫院)在台北市松山區購得土地。是年秋天,台灣三育書院增設傳道科,修業期為3年,修畢可直接加入區會傳道工作。時兆出版社在台北成立,由聯合會會長兼任經理。「末世牧聲」在台復刊,由出版社總編輯曹俊凱牧師出任主編,加強編譯出版中文「預言之靈」著作。
李嗣貴牧師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佈道會,五千個座位都坐滿,為期四週結束後,有60多人受洗加入教會。
九月,附屬於臺安醫院的護理學校開始招收新生,至1957年首屆畢業生計有26人。
1953 三育學校改名台灣三育書院,為配合區會需要,春季開始增設一個為期四個半月的短期傳道特訓班,由區會保送來院受訓的有19位,結束後有10位正式被差派加入台灣宣教事工。秋季為原住民青年設置簡易傳道科,修業期為2年,以後才改成4年。台灣區會成立兩年後,聯合會尚無辦公場所。遠東總會決定先購地,計畫進行幾項工作所需要的建設。總會出資於敦化南路與八德路毗連處,購地一大片,作為聯合會、醫院、出版社,以及一座大禮堂之用。
1952 林本善牧師自高雄教會退休,調任時兆聖經函授學校為教務主任。9月24日台灣三育神道書院在台北新店成立,院長柯德爾牧師,教務主任李明道牧師,事務主任楊忠培,教員曹俊凱牧師。第一學年招收初、高中,有130餘位報名。在新店三育校園內設立教會,首位堂主任由院長柯德爾牧師兼任。
台北市建國北路26號之新建區會辦事處竣工啟用,王維鋼擔任會長書記兼安息日學工作,文字佈道由彭行之幹事掌理,發行所的工作勞駕沈惠義司庫兼任。
1951 汪維剛、張懷恩來台協助台灣區會聖工。成立「預言之聲時兆聖經函授學校」,台北分校遷至台中,校長包謙牧師。在台北市南京西路教堂一樓成立「真光診所」,有王志昌主任、張漪清兒科醫生,還有齊護士三人,是台灣療養院前身。
新店三育學校動土開工,楊忠培任籌備主任。
2月10日舉行台灣光復後本會在台南的首次浸禮,計有顏榮哲、呂俊明、黃丁旺(松山教會教友,柯茂峰牧師的岳父)、蔡進財、許萬安、夏景榮(松山教會教友)、高光輝等七人加入教會。李嗣貴牧師由港抵台,監督台南教會的建築工作,並在台南市立中學舉行佈道會,受洗人數眾多。
林本善牧師主講高雄佈道會,有四人受洗。
時兆聖經函授學校台中分部成立,展開台灣中部地區傳福音之聖工。購置台中市民權路151、153號之房屋,作為職員宿舍與辦公之用。
1949 中華總會派柯爾義、愛保羅二牧來台協助聖工。在太原路蓬萊國小禮堂,召開為期一個月、每晚不間斷的佈道會,每晚聽眾將近百人,為福音撒下種子。這是台北市第二次佈道會。本會西國同工自中國大陸撤離,華南海島聯合會成立,下轄台灣、港澳兩區會,辦事處設於香港。選出台灣區會第一任會長柯爾義牧師、書記兼司庫沈惠義先生(松山教會沈偉宏司庫之父)。
購得台北市建國北路26號作區會辦事處,28至32號作宿舍。年事已高的楊天賜返台,仍努力協助台北佈道所各項傳道事工。
許向榮、楊德興兩對夫婦在台中市民族路開始佈道事工,並在太平路購地預備建教堂。6月,由柯爾義牧師開始三個晚上的佈道會,再由林本善牧師、許向榮教士、楊德興牧師三位合作,白天拜訪散發單章小冊,晚上輪流主講佈道會,前後持續6週之久,結束時有張玉珍、蔡金玉、謝禮耀等10人受浸。這是台中首次佈道會。
是年秋天,楊德興牧師一家奉命南下,於台南府前路日本宿舍開始聖工。
林本善牧師南下高雄任職,租得鹽埕區光復街-窄矮小民房(今大新百貨公司後面),前面聚會,後面住家。台灣光復後,大陸來台教友日益增多,如金榕生、李志斌、周麗生、胡金波、吳碧霞、呂黃淑美、郭文華(松山教友)、溫鸞翔等,以及從日歸來之孫瑞峰弟兄,彼時均在光復街小屋聚會。不久,李嗣貴牧師開佈道會,首次即係於現在的光復戲院隔壁之華南商業銀行樓上舉行,後又借省立高雄女子中學禮堂舉行第二次佈道會。兩次佈道結果各有十餘人受洗歸主。
1948 華南聯合會會長戴天德、行政祕書兼司庫陳道震、台灣區主任林本善三牧4月來台,於台北市會合。前9週都借用他人地方聚會,包括長老會婦女自立會、興文文具行三樓客廳。購得台北市南京西路三十六號一棟新建三層樓房,分設一樓台區辦事處(台灣區會前身);二樓台北佈道所(台北教堂前身)與真光診所(台灣療養院前身);三樓住家。另設時兆聖經函授學校台北分校,當時課程的寄發與批改,均由香港校部處理。這是台北市第一座禮拜堂。
同年5月,李天遮牧師攜女李美春(松山教會沈偉宏司庫之母)自廈門來台,與林牧同住。二人共商登報,通知本會教友及慕道友來此聚會。閱報而來者有:金榕生一家、林違模一家、王文貴一家、上海沈先生一家、曹俊凱牧師親戚一家、楊國輔先生一家等。第一次聚會時間於該年6月中舉行,約有30人參加聚會。林本善牧師說他們花許多時間拜訪及聯絡教友及慕道友,堅固他們的信心,也預備佈道會的聽眾班底。
經熱心教友與林、李二牧協商,定於10月中旬召開首次佈道會6週,星期六晚上在圓環有露天佈道會,上海來的兩位同道用喇叭助唱詩歌,音韻嘹亮,號召來往行人駐足聽道。除此之外,都在南京西路禮拜堂,由林、李二牧輪流主講,結束時有教友子弟及慕道友等9人受浸。
林本善牧師安頓好台北瑣事,旋即南下台中,向台北商人莊芋購得台中市民族路一棟二層樓木造房屋,一樓住家;二樓聚會。付款之後並委其進行隔間等工程,約定6月底完工。6月中旬,許向榮教士一家自汕頭直抵台中;8月中旬,楊德興牧師由閩東來台,亦先抵台中,兩家同住,台中聖工開始推動。
林本善牧師在台北佈道會結束後,每週五到台南孫瑞烽長老家,安息日聚會,下午與其母查經,約半年之久。
聯合會香港文字佈道士林才希、王亞倫來台推展聖工,在聯合會洪歷雲幹事協助下,成績輝煌,後有傅汝昌、羅元才繼續文字佈道工作,林本善牧師說此四人可謂「書報先鋒」。
1947 在中華總會行政祕書巴文晉牧師(N.F.Breiner)協助下,華南聯合會議決開發台灣新工,指派林本善牧師(松山教友林德恩姊妹之父)為台灣區主任,又派廈門李天遮牧師(松山教會沈偉宏司庫之外公)、閩北楊德興牧師、汕頭許向榮教士協助推進聖工。當時會長是戴天德牧師。
1942 自由區中華總會在重慶成立,會長是羅威牧師。
1939 日本和地永生牧師離開臺南返國,田清光牧師接其傳道工作。
1937 全球總會派伯仁生牧師擔任中華總會會長。台灣的台南安平港舉行了浸禮,計有3人加入教會(不知其名)。
1934 日本聯合會差派和地永生牧師抵達台南,在花園燈大公園旁租佈道所兼宿舍,並在孔廟對面開英文查經班,孫瑞峰長老(胡子輝牧師之岳父)當時也參加。
1931 中華總會約於該年派楊天賜再次來台工作,是福建第一位被派往國外之佈道士。他曾說其生平最快樂的事,就是為台灣各地士紳慷慨協助文字佈道的工作。同年,日本聯合會會長阿姆斯壯牧師來台,旋即派遣日本文字佈道士歡崎和尾野先生抵達台灣傳福音。
1930 全球總會成立中華總會,下設華東、華南、華西、華北、華中,及東北等6個聯合會,總會辦事處設在上海,由米勒耳出任首任會長。
1919 全球總會之亞屬總會改組為遠東總會,辦事處設在上海。
1913 全球總會成立亞屬總會。
1906 根據《1906年--文字佈道拓荒》的說法,楊天賜於該年奉派來台作文字佈道工作,在台中帶領二十多位青年歸主,他是楊文誼、楊雅文的父親,羅元才牧師的岳父。
1901 由於教會不斷增長,於是全球總會下設聯合會的組織。
1863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巴特克里市(Battle Creek )成立。
1844 一群相信基督復臨的信徒,在一八四四年經歷大失望後,散居各處者,只有幾十人。在聖靈啟示下,他們流淚懇切禱告,研究聖經,重新發現了安息日、聖所,人死後狀況等真理。當信徒人數漸多,教產法人等法律問題又不容忽視時,逐於一八六三年組織全球總會。到一八七三年,受耶穌大使命(太28:19,20)之激勵及當時基督教會全球佈道運動的影響,安德烈牧師成為第一位本會被派到海外傳道之佈道士。從此,全球佈道成為復臨運動之主題。

churchS043S042S039
S038S036S035S032
W004W002S057S056
S051S049S047S046
S019S017S016S015
S030S006S005S009
S011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