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帝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相信有一上帝:父,子,聖靈,為一同時永恆存在之三位的結合。上帝是不死的,全能,全知,超乎一切,並無時無處不在。祂是無窮的,超乎人的理解,但是借著祂的自我啟示仍能為人所知。祂永遠配得全體受造之物的崇拜,敬仰,及服事。~基本信仰第二條

在格挖利,幾乎所有的人都拒絕了耶穌,只有少數人認識祂真正是誰──其中有臨死的強盜稱祂為主(路23:42),還有那位羅馬的兵丁說:“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可15:39)

“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約1:11)約翰寫這句話時,心中所想的不僅是十字架下的人,甚至不僅是以色列人,而是每個世代活過的人。整個人類,除了少數,都像十字架下的粗暴的群眾一樣,未能在耶穌身上認出祂是他們的上帝並他們的救主。這項人類最嚴重最可悲的失敗,顯示出人類對上帝的知識根本上的缺乏。

對上帝的知識

  許多試圖解釋上帝的理論,贊成與反對上帝存在的理由,顯示出人的智慧無法穿破神聖的領域。單靠人的智慧要想知道上帝的事,有如用放大鏡研究星座一樣。因此,上帝的智慧是一種“隱藏的智慧”(林前2:7)。對他們來說,上帝是一項奧秘。保羅寫道:“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林前2:8)

聖經中一個最基本的命令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太22:37;申6:5)我們不可能愛一個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但是我們又不能借著考察尋得上帝深奧的事(伯11:7),那麼,我們如何能認識這位元創造主並愛祂呢?

可以認識上帝

  上帝知道人的困境,憑著祂的憐憫與愛,就借著聖經與我們接觸。這顯示出“基督教並非人追尋上帝的記錄,而是上帝啟示祂自己並祂對人的旨意的產品。”(注一)這項自我啟示乃是為了跨越一個背逆世界與一個眷愛人類的上帝之間的鴻溝而設計的。

上帝最偉大之愛的顯示,是借著祂最高的啟示,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顯示出來。借著耶穌我們可以認識父,正如約翰所說:“上帝的兒子已經來到,且將智慧賜給我們,使我們認識那位元真實的。”(約壹5:20)

耶穌也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這就是福音。雖然完完全全的認識上帝是不可能的,但是聖經供給我們對上帝實用的知識,足夠讓我們進入與祂之間那能使我們得救的關係。

獲得對上帝的知識

  對上帝的知識,不像其他的知識,不但關乎腦,也關乎我們的心靈。它不僅牽涉到我們的智力,更關乎到我們整個的人。必須樂於接受聖靈,並樂於遵行上帝的旨意(約7:17,閱太11:27)。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太5:8)

故此,不相信的人不能瞭解上帝。保羅說:“智慧人在那裏?文士在那裏?這世上的辯士在那裏?上帝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麼?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於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林前1:20,21)

我們從聖經學習認識上帝的方式,與我們獲得知識的其他方式有別。我們不能將自己置於上帝之上,視上帝為物體予以定性定量分析。我們在尋求上帝的知識中,必須順服於祂自我啟示的權威──聖經。因為聖經是它自己的解釋者,我們就必須順服它所提供的原則與方法。少了聖經的指導原則,我們就無法認識上帝。

在耶穌時代為何這麼多人未能在耶穌身上見到上帝的自我啟示呢?因為他們拒絕借著聖經之聖靈的領導。他們誤解了上帝的資訊,將他們的救主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困難不是在於缺少智慧。使他們心思黑暗,造成他們永恆喪亡的,乃是他們關閉的心靈。

上帝的存在

  上帝存在的證據有兩個主要的來源:聖經及大自然。

創造的證據

  人人都可以從大自然及人類的經驗認識上帝。大衛寫道:“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傳揚祂的手段。”(詩19:1)約翰說,上帝的啟示包括大自然在內,可以照亮每一個人(約1:9)。保羅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1:20)

人類的行為也證明上帝的存在。在雅典所敬拜的“未識之神”中,保羅看到對上帝信仰的證據。他說:“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徒17:23)。保羅也說,非基督徒的行為也顯露出他們良心的見證,並顯明上帝的律法寫在他們的心上(羅2:14,15)。就是在那些沒有聖經的人中間,也有這種對上帝存在的直覺。上帝的一般性啟示,引起不少有關上帝存在的標準理性的辯論。(注二)

聖經的證據

  聖經並未證明上帝的存在,而是認為祂已經存在。聖經開始的經文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1:1)聖經描寫上帝是創造主,宇宙的維持者,一切受造之物的統治者。上帝藉創造所賜的啟示如此有力,使無神論毫無藉口。無神論的興起,乃是出於壓制上帝的真理,或是出於拒絕承認上帝存在之證據的心思。(詩14:1;羅1:18-22,28)

已有足夠的證據使每一個真誠尋求有關上帝之真理的人信服,但是信心卻是一個先決條件,因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

但是對上帝的信心卻不是盲目的,而是在聖經及大自然的啟示中找到了足夠的證據為基礎。

聖經的上帝

  聖經借著啟示上帝的名,祂的作為,及屬性,啟示了上帝的基本品德。

上帝的名

  在寫聖經的時代,名字是重要的。今天在東方及近東一帶仍然如此。在那些地方,一個人的名字被認為可以顯露那人的品格,他的真性情,與他的身分。上帝名字的重要性,顯示祂的性情,品格,及德性,都在祂以下的命令中顯露無遺:“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出20:7)。大衛歌頌說:“歌頌耶和華至高者的名!”(詩7:17)“祂的名聖而可畏!”(詩111:9)“願這些都讚美耶和華的名,因為獨有祂的名被尊崇。”(詩148:13)

希伯來原文的名字:“EL”及“ELOHIM”(上帝),顯露了上帝神聖的大能。它們描寫上帝是強有力的一位,是施行創造的上帝(創1:1;出20:2;申9:4)。“ELYON”(至高者)與“EL ELYON”(至高者上帝)則注重在祂崇高的地位(創14:18-20;賽14:14)。“ADONAI”(主),描寫上帝是全能的統治者(賽6:1;詩35:23)。這些名字強調上帝的榮美及高超的品格。

一些其他的名字顯示出上帝樂意與人建立關係。“SHADDAI”(全能者)與“EL SHADDAI”(全能者上帝)描寫了一位全能的上帝,祂是安慰與福氣的源頭(出6:3;詩91:1)。被譯為“耶和華”或“主”的“YAHWEH”(注三)強調出上帝立約的信實與恩典(出15:2,3;何12:5,6)。在出埃及記三章十四節中,耶和華描寫自己說是“我是自有永有的”,顯示祂與祂子民之間不變的關係。有時候上帝甚至更親密地稱自己為“父”(申32:6;賽63:16;耶31:9;瑪2:10),而稱以色列為“我的兒子,我的長子”(出4:22;申32:19)

除了父之外,新約聖經上帝的名字與舊約聖經中上帝的名字具有同樣的意義。在新約聖經中耶穌用“父”使我們與上帝之間進入更親密、更個人的關係(太6:9;可14:36;羅8:15;加4:6)。

上帝的作為

  聖經作者用在描寫上帝作為的時間比用在描寫上帝本身的多。祂被介紹為創造主(創1:1;詩24:1,2),宇宙的維持者(來1:3),救主與救贖主(申5:6;林後5:19),擔著人類最終命運的簷子。祂立計畫,說預言,賜應許(賽46:11;申15:;彼後3:9)。祂赦免罪孽(出34:7),因此配受我們的崇拜(啟14:6,7)。最終聖經顯露上帝是統治者,是“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上帝。”(提前1:17)祂的行動證實了祂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

上帝的屬性

  聖經的作者借著有關上帝神聖屬性的證言,提供了更多有關上帝本質的資料。

上帝那不可轉栘的屬性,包括那未賜給受造者之神性的各方面。上帝是自我存在,因為祂“在自己有生命”(約5:26)。祂在意旨與權能上獨立(弗1:5;詩115:3)。祂無所不知,一切全都知道(伯37:16;詩139:1-18;147:5;約壹3:20)。因為祂是阿拉法,又是俄挴戛,從起初就知道末後(賽46:9-11)。

上帝無所不在(詩139:7-12;來4:13),超越一切空間。但在每一處都有祂完全的臨格。祂是永恆的(詩90:2;啟1:8),超越時間的限制。但每時每刻,也都有祂完全的臨格。

上帝是全能的,祂無所不能。在祂凡事都能。這向我們保證,祂的旨意,祂都能成就(但4:17,25,35;太19:26;啟19:6)。祂是不改變的,因為祂是完全的。祂說:“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瑪3:6;詩33:11;雅1:17)。這些屬性既為上帝下了定義,它們就是無法改變的了。

上帝可改變的屬性,乃發自祂對人類的愛的關切。包括愛(羅:5:8),恩典(羅3:24),慈憐(詩145:9),忍耐(彼後3:15),聖潔(詩99:9),公義(拉9:15;約17:25),公正(啟22:12),真實(約壹5:20)。但這些恩賜只能隨著賜恩者臨到。

上帝的統治

  聖經清楚地教導關於上帝的統治,“祂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祂的手。”(但4:35)“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1)。“耶和華在天上,在地下,在海中,……都隨自己的意旨而行。”(詩135:6)因此所羅門能說:“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象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言21:1)。保羅感知到上帝的統治,就說:“上帝若許我,我要回到你們這裏。”(徒18:21;羅15:32)。而雅各則警告說:“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雅4:15)

預定與人的自由

  聖經啟示上帝完全掌握著世界。但祂預定人要“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8:29),被收納作祂的兒女,並承受產業(弗1:4,5,11)。這樣的統治在人的自由上有何意義呢?

動詞“預定”,意為“預先決定”。有人認為這些經文教導人說,上帝武斷地揀選一些人得救,另一些人受刑,不管人自己的選擇如何。但是研究這些經文的上下文指出,保羅並不是說,上帝任意排斥人。

這些經文的主力是要將所有的人包括在內。聖經清楚地講到,上帝“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沒有證據說上帝已經命定某些人必須喪亡。這樣的命定就會否定耶穌在格挖利捨命,是為每一個人。“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經文中的“一切”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得救。

人的自由意志在個人命運上是個決定性的因素。這清楚地顯明在上帝不斷地講說順從及背逆的後果,叫罪人選擇順從與生命(申30:19;書24:15;賽1:16,20;啟22:17),也顯明在信徒雖然曾一度是恩典的領受者,但仍可能墮落而喪亡的事實上(林前9:27;加5:4;來6:4-6;10:29)。……

“上帝可能預先見到人將要作的選擇,但是祂的預知並不決定人的選擇將如何。……聖經的預定,包括在上帝有效的旨意,那就是:一切選擇相信基督的人;都必得救(約1:12;弗1:4-10)。(注四)

那麼,聖經說,上帝愛雅各而恨以掃(羅9:13),並說祂曾使法老的心硬,又是什麼意思呢(同章15,16,17,18節;出9:16;4:21)?這些經文的上下文顯明,保羅此處的關心是使命,而非救恩。人人都可以獲得救恩,但是上帝揀選某些人擔任特別的任務。雅各與以掃都有同等得救的機會,但是上帝不揀選以掃而揀選雅各,作為救恩資訊傳給世人的管道。上帝在祂聖工的策略上,使用祂的統治權。

當聖經說,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只是說,上帝所作的,只是容讓而已,並非祂的命令。法老對上帝的呼召之消極的回應,實際上反而顯明了上帝尊重他選擇的自由。

預知與人的自由

  有人相信,上帝與人建立關係時,在人未作選擇時並不預先知道人的選擇。認為上帝雖然知道某些未來的事,如複臨,千禧年,地球的光復,但是對誰會得救,卻毫無所知。他們認為,上帝若知道從永恆到永恆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上帝與人之間活潑的關係就會遭受危險。有人又說,祂若從起初知道末後,就必厭煩。

但是上帝對各人將作之事的知識,並不干擾到人實際選擇所要作的。正如歷史家知道人過去所行的,不會干擾人所作的一樣。正如照相機記錄下一個景象,但並不改變實際的景象一樣。預知看到未來,但並不改變它。上帝的預知絕不妨礙人的自由。

上帝三位間的特性

  上帝只有一位嗎?基督與聖靈呢?

上帝的合一

  與周圍的鄰國不同,以色列只有一個神(申4:35;6:4;賽45:5;亞14:9)。新約聖經也同樣強調上帝為獨一的神(可12:29-32;約17:3;林前8:4-6;弗4:4-6;提前2:5)。這項對一神的強調,和認為上帝有三位──父,子,聖靈的觀念並不矛盾,更是堅持,絕無多神之意。

上帝有多個位格

  舊約聖經雖然未曾明白教導人說上帝是三位,但卻暗示,上帝有多個位格。有時候,上帝用複數代名詞講自己,如:“我們要照我們的形像,按照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創3:25);“我們下去”(創11:7)。有時侯,上帝的使者說是上帝。耶和華的使者向摩西顯現時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3:6)

一些不同的經文都將上帝與上帝的靈加以區別。在創世的故事中,“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1:2)有些經文不僅講到聖靈,也提到有第三位參與了上帝的救贖工作:“現在主耶和華(父)差遣我(上帝的兒子)和祂的靈(聖靈)來”(賽48:16),“我(父)已將我的靈賜給祂(彌賽亞),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賽42:1)

上帝各位格間的關係

  基督第一次降臨使我們對三一真神有了更清楚的瞭解。約翰福音顯示,上帝包括父上帝(見本書第三章),子上帝(第四章)與聖靈上帝(第五章),是同時永恆存在,彼此有著獨特神秘關係之三位的聯合。

1. 愛的關係──當基督喊著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可15:34)祂乃是忍受因罪造成的與父隔絕的痛苦。罪破壞了人原先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創3:6-10;賽59:2)。在祂臨終的時刻,這位無罪的耶穌,為我們成為罪。祂代替了我們,擔當了我們的罪,經驗了與上帝隔絕的苦楚,那本是我們的命運──結果是死亡。

罪人將永不能瞭解耶穌的死對上帝的意義。祂從永恆就與父並聖靈同在。祂們是在永遠共存中無私的彼此相愛,在永恆的歲月裏祂們之間顯示了絕對、完全的彼此相愛。“上帝就是愛”(約壹4:8),那就是說,上帝的每一位都為了其他兩位而活,使祂們都經歷了完全的滿足與幸福。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中有愛的定義。有人或會奇怪,恒久忍耐如何用在上帝身上,祂們愛的關係是完美的。最先需要忍耐的是對待背叛的天使,以後則需用忍耐對待頑梗的人類。

在上帝三位之間,沒有任何距離。三位都是神,但祂們又彼此分享祂們的權能與品德。在人的組織中,最終的權柄落在一個人手中──總統,君王,或宰相手裏。但在上帝,最終的權柄三位都有。

雖然上帝的位格不只一個,但是上帝的旨意,思想,及品格,卻只有一個。但這種合一,並不抹殺父,子,聖靈,乃是不同的三位。但這上帝分開的三位,也不會破壞聖經一神的基調:父,子,聖靈,乃是一個神。

2.工作關係──在上帝裏面存在著一種工作的制度。上帝並未不必要的使工作重複。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定律。上帝工作是有規律的。這種秩序發自上帝三位的合一,也保持了這種合一。父作為根源,子作為中間者,聖靈作為實際行動者或應用者。

上帝成為肉身完美地表現了上帝三位的工作關係。父賜下祂的子,基督獻上自己,而聖靈使耶穌降生(約3:16;太1:18-20)。天使給馬利亞的證言清楚的指出上帝成為人的奧秘中上帝三位的活動:“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路1:35)

基督受洗時,上帝的三位都在場。父賜下鼓勵(太3:17),基督獻上自己受洗作我們的榜樣(太3:13-15),而聖靈則將自己給耶穌使祂有力量(路3:21,22)。

耶穌在地上生活將結束時,祂應許賜下聖靈作為導師或幫助者(約14:16)。幾個小時之後,耶穌掛在十字架上對祂的父喊著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太27:46)在這救贖歷史的高潮時刻,父,子,聖靈都包括在這幅圖畫中。

今天,父與子藉著聖靈俯就我們。耶穌說:“我要從父那裏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15:26)父與子差遣聖靈將基督啟示給每個人。三一真神關心的擔子是將上帝及基督的知識帶給每一個人(約17:3),並使耶穌的實體顯現(太28:20;來13:5),信徒蒙揀選得救。彼得說:“是照父上帝的先見,……借著聖靈得成為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蒙祂血所灑。”(彼前1:2)

使徒的祝福中,上帝三位都包括在內。“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林後13:14)基督列在最先。上帝與人之間的接觸過去現在都是藉耶穌基督──成為肉身的上帝。雖然上帝的三位共同努力去拯救人,但只有耶穌作過人而活,而死,成為我們的救主(約6:47;太1:21;徒4:12)。但是因為“上帝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林後5:19),上帝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救主(提3:4),因為祂借著救主基督救了我們(弗5:23;腓3:20;提3:6)。

三一真神的三位在救人的事上,各自發揮不同的成效,執行不同的工作。聖靈的工作並未使基督十字架上的犧牲增加任何的效用。借著聖靈,贖罪的基督,既被帶入人的裏面,那客觀十字架的贖罪大工,就主觀的應用在人身上了。因此,保羅講到:“基督在你們心裹,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

旨在拯救

  早期教會使人受洗歸入父,子,聖靈(太28:19,20)。但是因為上帝將愛與旨意啟示給人是借著耶穌,聖經就以耶穌為中心。祂是舊約聖經中祭祀及節期所預表的盼望。祂是那位福音書中的主角。祂就是使徒們在講道中,著作中所宣講的好消息──那有福的指望。舊約盼望祂的降臨,新約則報告祂的第一次降臨,並盼望祂的再來。

這樣,這位在上帝與人之間作中保的基督,就將我們與上帝聯合在一起了。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福音是以一個人為中心,不只是行為,也是一種關係,不僅是規則──因為基督教就是基督。我們在祂裏面找到了一切真理與生命的中心、內含、並有關的一切東西。

仰望十字架,我們就可窺見上帝的心。在那受苦的刑具上,祂傾下了對我們的愛。借著基督,上帝的愛就會填滿我們痛苦空虛的心靈。耶穌掛在那裏,作為上帝的禮物,作為我們的替身。在格挖利,上帝降卑到地上的最低點以俯就我們。但卻是我們能到達的最崇高之境。我們來到格挖利,是我們親近上帝的最高之處。

三一真神在十字架將無私的心顯露無遺。這是上帝對我們最完全的啟示。基督成為人,為人類捨命。在祂來說忘我比自我生存更為寶貴。祂在那裏成為我們的“公義,聖潔,救贖”(林前1:30)。我們所有的並將來所能有的一切價值與意義,都從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而來。

那唯一的真神,是十字架的神。基督向宇宙啟示了上帝無窮的大愛與拯救的大能。祂啟示了三一真神因為對叛逆地球之無條件的愛,竟樂意經歷分離的痛苦。從這個十字架,上帝向我們發出慈愛的邀請:和好吧。“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7)
——————————————————————————–

注一: Gordon R. lewis著:“Decide for Yourself”

注二: 有宇宙論的,本體論的,目的論的,人類學的,並宗教的理由。參見T.H. Jemison著“Christian Beliefs”;Richard Rice著“The reign of God”。這些論據都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但能顯明,上帝存在有極大的可能性。最後人對上帝存在的信仰,乃是基於信心。

注三: YAHWEH是舊約中對上帝聖名猜想的音譯(出3:14,15;6:3)。希伯來文原文只包括四個子音 YHWH。猶太人因害怕褻瀆上帝的名,不久就拒絕高聲念上帝的名。他們在 YHWH的地方,念Adonai一字代替。在主後第七或第八世紀,希伯來文加上母音時,當時Masoretes加上了Adonai字中的母音在YHWH的子音中,這樣的結合就造成了中文譯為耶和華的Jehovah,但一些欽定版之外的英文譯本,則仍沿用YHWH或譯為主。參見基督複臨安息日會聖經字典。

注四: 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百科全書

Writte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