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語言本聖經

  到此為止,所出版的《聖經》均為古代語言本,平信徒間很少能讀懂的。因為沒有上帝的話語在手中,所種下的好種,也容易被毀壞。以至一些歎慕真理之純潔的人這樣說:“倘若百姓手中有了上帝的話,這種毀壞就不可能發生了。若是沒有上帝的話語,又如何叫尋常百姓掌握真理呢?”

  為什麼人民不能有用自己語言所寫成的《聖經》呢?摩西豈不是用當時的語言寫作嗎?古代的先知們不也都是用百姓的語言傳達上帝的資訊嗎?就連《新約聖經》本身,不也是用當時通行於羅馬世界的語言寫成的嗎?!

  西元1380年,約翰威克利夫將《聖經》譯成了英文。這件事不僅促動了宗教改革的開始,而且為英國基督教的復興鋪平了道路。隨後,成千上萬的人手中擁有了上帝的話語。在當時要做這樣的翻譯,是需要一種不畏一切的膽識的。威克利夫為翻譯《聖經》受到了來自多方的攻擊,因為他們宣稱“他把僅為神職人員所用的書,介紹到了尋常百姓之中。”高傲的神甫們攻擊威克利夫的這一舉動,是“把福音的寶貴珍珠扔給豬踐踏。”然而,威克利夫卻在英譯本《聖經》的前言中,呼籲所有的人用心地查考聖經。

  在德國,當年僅20歲的馬丁路德在Erfurt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時,平生第一次看到了一本全本《聖經》。這位德國改革家的心裡充滿了難以言表的敬畏與喜樂。“上帝啊!”他低聲說道,“倘若我有這樣一本書,我就無希冀任何別的財寶了。”不久,他在一間修道院看到了一本用鐵鍊鎖著的《聖經》。從此,便常來此拜讀。但是,除了在英國之外,各地的《聖經》也都還是古文本;只有受過良好教育者,方能讀懂。路德不明白,為什麼要將上帝活的話語鎖在死的語言之中呢?因此,他決定要象威克利夫一樣,給自己的同胞一本德語的《聖經》。1522年,德文《新約聖經》問世了;12年之後,全本德語《聖經》便開始在德國流行了。

  帶著同樣的想法,威廉敦德爾(William Tyndale),在1525年將《新約聖經》和部分《舊約聖經》譯成了通俗的英語。他立志,若是上帝給他足夠的時間與生命,他將盡力將聖經譯得通俗易懂,甚至一般都能明白;甚至超過當時神職人員所明白的。

  第一本完整的《聖經》是1545年在瑞士出版發行的。接著其他版本的《聖經》也相繼問世,將真理的亮光散佈於世間。

Writte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