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帝,我不會講道!

「不,不,上帝!你知道我不會講道。」

   威廉米勒耳到底還是向上帝降服了,他成為美國復臨運動大覺醒的領袖。但是在作這個決定之前,他內心曾經不住地和上帝爭辯,掙扎了十三年之久。坦白說,他從來就沒有打算向世人宣講基督快要再來的事情。 

1.愛讀書的一名農夫

   在那個時代,全美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住在農莊上,威廉米勒耳也是一名農夫,但卻不是一個普通的農夫。小時候,他總是在家人熟睡之後爬起來,照林肯的辦法就著壁爐的火光讀書。那時他們住在紐約州的漢普頓。

1803年結婚後,他們在山嶺青翠的維蒙特州波特尼鎮定居下來。沒多久,他就讀完了當地圖書館的全部藏書。他的新婚妻子露茜是個能幹的女人,入廚烹飪、下田種植,無一不精。因此他有更多的時間閱讀。

2. 自然神論的學者

米勒耳善於交際,做事殷勤,因而連連當選警官、副警長等公職。很快地,他的家境也進入小康,農莊上有了兩匹馬。他為人靈巧,在政界非常活躍,兩黨裡都有朋友。他思想開明,跟得上時代,也放棄了童年時的宗教信仰,一變而為當時流行的自然神論的學者。

   米勒耳生長在一個浸信會的家庭裡,少年時曾一度為他的靈魂著實擔心過一陣子。他嘗試過藉著完全順從父母,或是犧牲一些他所珍愛的東西來找到平安,但似乎都於事無補。他還是相信聖經,但是對那些既無效驗也似乎矛盾的經文卻深感不滿。

那時美國開國不久,婚後的米勒耳經常閱讀傑佛遜富蘭克林那些開國元老所閱讀的書,如胡大衛、符泰爾和派恩等人的著作。波特尼鎮有思想的人也都閱讀這類的書。因此他很快就接受了自然神論,以及它那種種引人入勝但卻很膚淺的宇宙哲學。

   根據自然神論,上帝創造了世界以後,就將它放在不變的因果律下,任其自然發展。人類要藉著清潔、善良、誠實的生活與自然律和諧;但相信禱告、救主、永生等議題,則被認為是迷信。至於神蹟、赦免和復活,就更不可思議了。他們認為這等於是要求上帝與祂自己的自然律相抵觸。上帝已經把世界當作一隻手錶一樣地上好了弦,然後讓它自動運作。

   米勒耳的結論是:只有優雅、法治的美國精神,能造就出人的高貴品質,不是基督教。於是他的家遂成了一群愛國、但都不相信宗教的夫婦經常聚集的地方。 

3.從軍

   米勒耳的母親在漢普頓老家,聽到在波特尼兒子家中所發生的事,心急如焚。她懇求她的姐夫和老父親經常去看看威廉,因為他們兩位都是浸信會的牧師。老母親保證,她必為他們禱告。威廉熱情地歡迎以利戶姨丈和外祖父,卻在他們走後,在他朋友面前,惡作劇地模仿他們作為笑料。

   米勒耳深信愛國才是人類最大的希望,而不是愛基督,於是他在1812年參加了志願軍。當時有四十七人和他一同參軍,條件是他們必須要在米勒耳的指揮之下。 

4.出色的領導才能

   1812年的戰爭是美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組織散漫,經常是毫無戰績可言。普雷斯堡之役是唯一的例外。這漂亮的一仗,在距米勒耳童年的家不遠之淺普蘭湖畔爆發的。

   1814年9月11日早上,英軍號稱步兵正規軍有一萬五千人,外加一個裝配精良的海軍小艦隊在湖上支援。而美國方面只有雜牌軍五千五百人,似乎是必敗無疑,然而戰果卻出人意料之外。

   「長官:停火了,功德圓滿。」那天下午2點20分,一位熱情揚抑的美國軍官作了這樣的報告。「英國艦隊已經攻擊美國國旗。雙方均有慘重的傷亡──戰場一望無際,我就在戰場上寫了這篇報告……眼前的景象是這麼莊嚴、高貴、宏偉。上午十點英軍向我開火,水陸並進,他們炮彈像冰雹一樣落下,……你很難想像戰況的慘烈……我無法形容當時情況於萬一,也只有你身歷其境才能體會。」

   這位軍官驕傲地回顧他所作的:「我以能戰鬥而自豪。我知道自己不膽怯……一顆炮彈在距離我站的地方只有兩尺處爆炸,我的三個部下受了傷。」……他興奮地大叫:「太棒了!太棒了!」有二、三十個戰俘被帶進營地,他在簽收單上小心翼翼地簽下了「你永恆的威廉米勒耳」。

   1815年戰事結束,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成為一名宗教運動領袖之前多年,威廉米勒耳上尉已顯露了他的領導才幹。 

5. 真有一位關心人的上帝?

   解甲歸田之後,他在耕作畜牧之餘,仍不斷地思想他的愛國者宗教理論。如果照著他一向所信的因果律而言,英軍都是善戰之士,挾著戰勝拿破崙之餘威而來,並且人數是美軍的三倍,按理普雷斯堡之役,英國應該打勝仗才對。

    一位當代的史學家稱普雷斯堡之役為決定性戰役。美海軍准將在他寫給作戰部的報告中,將榮譽歸給上帝,說:「全能者情願將勝利賜予我們。」難道上帝真是如此關心美國?還有那顆就在我腳前爆炸的炸彈,為什麼既沒傷到我,也沒有炸死我的同袍?難道真有一位關心人的上帝? 

6.自設陷阱

他從波特尼搬回下漢普頓。父親死後,威廉將他童年居住的老宅剩下的貸款付清,好讓他母親住著不必再擔心房款。他也定居在附近的一塊兩百畝土地的農莊上。

 每次他姨丈在當地的浸信會教堂講道時,米勒耳總是會禮貌性地出席。不然他就不去聚會。

 「上禮拜天沒見到你。」媽媽總是溫和地問道。

 「媽!姨丈不在的時候,你總不能期望我去吧?」

 「那有什麼不同啊?」

 「那些執事讀講章像讀書。」

 「我相信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媽!姨丈不在的時候,叫我讀都會比他們強。」

 米勒耳無意中為自己設了個圈套,那些經常被他取笑的弟兄,也就將計就計地捉牢了他。後來,他們從亞歷山大包斐的生活講章中選了幾篇請他讀,使他讀後不禁肅然起敬,也因此加深了他對自然神論的懷疑。 

7. 需要一位救主

 1816年9月11日,轉眼間普雷斯堡之役勝利已兩週年,原定當天將有盛大的聚會。但前一天晚上的一堂講道,牧師的證道令人大受感動,那晚幾乎沒有一個人聽後不痛哭悔改的。於是人們大發熱心,連第二天慶祝勝利周年紀念的聚會也取消了。那個星期天又輪到米勒耳讀講章,這次的題目是「父母對孩子的責任」,讀到一半,米勒耳竟被感動得泣不成聲,不能讀完全篇就草草收場。

 米勒耳很為自己的罪憂傷,他想,要是能投進救主的懷抱,完全信靠祂的恩典該有多好!他需要一位救主。世界也需要一位救主。但是真有一位奇妙的救主存在嗎?於是他再度開始閱讀聖經。就在聖經裡,他找到了救主。事後他寫道:「我不得不承認,聖經一定是上帝的啟示,它成了我最喜愛的書,我也找到了耶穌作我的朋友。」 

8. 你怎麼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

 他立刻開始每天的家庭禮拜。那些世俗的朋友譏笑他,就和他以前譏笑基督徒一樣。他們揶揄地問:「你怎麼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裡面互相矛盾的地方,你怎麼解釋呢?」

 米勒耳很誠懇地回覆他們:「如果聖經是上帝的話,那麼其中的一切就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前後也會和諧一致。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我會將看起來矛盾的地方找出和諧的解釋來,不然的話,我還是會相信自然神論。」

    於是他擯除其他一切書籍,而只用一本聖經,一本經文索引,從創世記第一章按步就班地查考,想找出一切問題的答案。米勒耳只藉著旁註和索引,以經解經,於是一個個看似無法解決的矛盾就逐漸迎刃而解了。 

9. 救主應許要再回來!

 最可貴的是,他發現他所愛的朋友救主,應許要再回來!他既然發現聖經中其他的應許一一實現,耶穌再來的應許怎麼會例外呢?有一天他查到下面這段經文:「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但8:14)他的餘生從此有了完全的轉變。

 經過他不分晝夜、如飢似渴地查經,他認定二千三百日的預言,是根據以西結書第4章第6節和其他經文,應當作為二千三百年來解,而這段時間是從主前457年開始的。這個結論正確,只是他在解釋聖所潔淨時犯了錯誤,他認為潔淨聖所就是世界末日,因此斷定基督復臨時要潔淨這世界。 

10. 向世人宣告!

    1818年,經過整整兩年專心地查考,他下了這麼一個驚人的結論,他認為基督會在1843年復臨。也就是說,在25年之內,人們必須將他們現在所有的一切作一個了結。

 只剩25年就是世界末日了嗎?那我們得去警告別人啊!「去向世人宣告!」這聲音不停地在催逼著他。

 有五年的時間,米勒耳想要淡忘這呼召,並且不停地分析他當前的形勢。他很恐懼,其後他這麼寫道:「唯恐我的理解有什麼差錯,以至引人行錯。」他自己內心的反抗,要比任何外來的反對更強。多年的研究使他疑慮盡消,但又恐在公眾面前不善辭令。「我告訴主,我缺乏自信,也沒有才幹。」

 米勒耳在教會裡更加熱心,更關心罪人悔改。同時,他也將他對基督復臨的信念向朋友傳講。但無論如何,這公開宣講基督復臨的呼召,在他內心總是揮之不去。 

11. 主啊!讓我們立個約

1831年8月,經過了十三年長期地拖延,他的心靈實在無法負荷這重擔了。

 「去向世人宣講!」

 「我已指派你作守望者,去向世人宣告!」

 他查考聖經,上帝的呼召很困擾他。到底是不是上帝的呼召?他必須毫無疑問才行。

 他握著拳頭敲桌子,站起來,又跪下去。他禱告說:「不行,不行,上帝啊!祢知道我不會講道,我不會講道!」

 「但也許是祢的旨意要我去。」

 「主啊!讓我們立個約,要是祢開路,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祢差人來請我去講道,那麼,主啊!我就去。」

 他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心裡輕鬆多了。他得意地自言自語道:「好了!這回我可心安理得了,因為要是我真被邀請,我知道上帝一定會幫助我。」他臉上現出得意的微笑,「誰會請一個年過半百的農夫去講基督復臨呢?」 

12. 請你去講道!

 不到半個小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使他為之一驚。

 「這到底是誰呀,星期六一大早就來敲門。」他不經心地問自己。敲門聲仍舊不停,「我還是去看看吧!」

 「你早,威廉叔叔!」那男孩在門口高興地大聲喊。

 「原來是你啊!爾文,這麼一大早跑十六哩路來這兒,有什麼事嗎?」

    「叔叔!我沒吃早飯就來了,是要告訴你,我們浸信會的牧師明天不能講道,爸爸叫我來請你去講道,就講你一直在研究的基督復臨。請你一定來喔!」

回目錄

Writte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