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基督的比喻

1.詩篇上是如何論到基督使用比喻一事的?

“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詩78:2

2.基督的比喻通常取材於什麼?

自然和日常生活經歷。

3.他的比喻有何顯著特色?

清晰、明快,簡煉,智慧,寓義深遠,樸實無華。取之于平凡之中,用之於天下大眾。

4.基督在講述完某個比喻之後,說了一番什麼話?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13:9

5.當時門徒問了什麼問題?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太13:10

6.基督是怎樣回答的?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太13:11—13

注:因此,基督用比喻的目的,是要教導天國的奧秘和真理。這些真理並不一定難以理解,但已長久隱藏,或被罪背道和遺傳所遮蔽而變得暗淡了。基督是要用一種方式,使凡渴望學道和屬靈的人能理解,但屬世的心和不願明白的人就不得明白。當問到比喻的意思時,基督總是隨時向門徒講明, 並無隱藏其奧秘的意思。(見路8:9—15;太13:36—43;可4:33-34)

7.當基督用比喻施教之後,問了門徒什麼問題?

“耶穌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嗎?’他們說:‘我們明白了’”太13:51

8.基督用比喻用到什麼程度?

“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什麼.”太13:34

注:比喻就是簡單的故事,老少皆宜。講故事乃是引起興趣,提起注意,教訓說明和闡釋重要真理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督乃是最偉大的教師,熟知這一點,故而常用比喻施教(另見本書第十四部分“傳道”一節。)

9.基督是如何教訓門徒在傳講福音真理時追隨他的榜樣的?

“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象一個家主從他府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太13:52

注:在這一比喻中,基督向他的門徒說明了,那些從他那裡領受了真理亮光的人所有的責任。耶穌說這番話時,《舊約聖經》是當時唯一的聖經;然而,這些經書並非僅為古人所寫,而是為各世代各民族的。

基督指示凡欲以真道教諸於人者,當細心地查考舊約聖經,從其中的預言中確定耶穌的彌賽亞身分,以及其使命的性質。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兩者都同樣出自基督的教導。猶太人的教條,並不能帶給人救恩的真理,因為他們雖然接受《舊約聖經》,卻拒不接受那位在生命與事奉中應驗律法和先知所預言的救主耶穌。那些只接受新約而拋開舊約聖經之人的教條,同樣不能帶給人救恩的真理;因為他們所拒絕的乃是直接為基督所作的見證。而另外一些人,則從對舊約將信將疑開始,進而對新約表示懷疑,最終對兩者都失去了信心。

猶太教徒所以對基督教世界缺乏影響,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在發掘舊約的寶貴真理時,卻將耶穌親自的教訓置之不顧。另一方面,基督教界未能說服猶太社會以基督的教訓為神聖智慧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在耶穌的話中發掘真理寶藏之時,卻輕視舊約中上帝之子藉著摩西和眾先知所傳達的寶貴真理。但聽基督教誨的福音的教師們,必能獲得新約聖經與舊約聖經的完備知識,在真光之下向世人證明兩者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他們必能如基督所言,“從他府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10.基督比喻中最感人最能贏得人心的比喻有哪些?

迷失的羔羊和浪子的比喻。(路15:3—7;路11:32)

注:“從基督用比喻施教的事上,可以看出那在他降世使命中的同一原則來。基督為要使我們認識他神聖的品德與生活起見,竟取了我們的本性住在我們中間。神性竟以人性表現;那看不見的榮光竟以看得見的人體出現。人可以藉著已知的,學習未知的;天上的事物竟藉著地上的事物顯明出來;上帝居然以人的形狀出現。基督的施教也是如此:那未知的以已知的來說明;神聖的真理,則以人們最熟悉的地上的事物來解釋。…”

“基督對真理的見解非常深遠,他的教訓極其廣博,甚至自然界的每一方面都被用來解釋真理。每天眼目所見到的情景,都被他結合到真理上來了,以致整個自然界都披上了主的比喻。”--《基督比喻實訓》第3面。

11.每個比喻都是為教導一些重大的真理而設。

(1)生活中的善惡與審判;    (2)福音的價值。

(3)尋求救恩;         (4)基督可見的教會;

(5)新舊真理;         (6)寬恕人之責;

(7)不同時代的呼召;      (8)不忠與悔改;

(9)需要公義;        (10)警告與認罪;

(11)才能的運用       (12)善惡的最後分開。

Written by